豬兒粑

綜合評分 7.6
豬兒粑是江安小吃,四川東南部和川西畢竟有了一段距離,做法便有了微妙的不同。內陷倒也是芽菜肉末,但會摻雜豆腐乾粒解油膩。更講究一些的,冬筍粒也會切一些炒進去,包之前再現拌上一些新鮮蔥粒和香油以防出水過多。葉兒粑似乎倒沒有總是吃到細蔥顆粒的。 豬兒粑其名,因為形狀白胖頗似小豬。皮料要求潔白細膩,細看有稜角,並不是完全渾圓。蒸好後不塌陷,香糯而不粘牙。 人在國外變不出磕粉,試著摻了1/6的大米粉,口感也不錯。其它一切均循傳統方法。 另外想說的是,豬兒粑這個東西,不像青團一般,只要想吃,倒是不講究節日和時令的。

用料

做法

  • 幹黃豆和水的比例是1:6。一碗黃豆泡發過夜,入攪拌機加入三碗水淹沒黃豆,初步打碎。用兩層紗布過濾出豆渣,再把豆渣倒入攪拌機里加入剩下的三碗水,打碎重新過濾,如果需要榨盡豆漿,把濾出的豆漿和豆渣再次混合打一遍過濾即可

  • 打好的豆漿進鍋裡煮開後保持沸騰十分鐘以上。關火略涼至90度左右。用一個小碗裝上少許白米醋,一點一點把白醋舀進豆漿裡,每加入一點即旋轉攪拌使白醋充分和豆漿混合。直到蛋白質完全凝固呈現懸浮狀,析出清澈的液體則停止加醋。如果量拿捏得當,嘗一嘗是沒有酸味的

  • 豬兒粑的做法 步骤3

    這樣的液體倒入墊了紗布下面有孔的容器裡(比如電飯煲蒸籠)。紗布包裹好,壓上和容器大小相當的平盤(我是用活底蛋糕模),上面再壓上如裝水的瓶子一類重物,約4個小時後白豆乾就好了。如果水份太多可能是壓制的重量不夠,也可以適量增加壓制時間

  • 鍋裡下植物油燒熱,中火,撒入一小撮花椒爆香後撈出棄去花椒不用。只取花椒味道即可

  • 下薑末蒜末爆鍋,入肉餡噴料酒炒到發白散籽吐油,把肉末撥到鍋的一邊,下芽菜在油裡炒香去包裝異味後再和肉餡合炒,入豆乾粒炒香

  • 豬兒粑的做法 步骤6

    用一小勺老抽和一勺半生抽,一點白胡椒調味。按情況加鹽,盛起備用

  • 糯米粉和大米粉在碗裡混合均勻,粉料裡挖一個洞加入一勺豬油,衝入四成沸水燙麪,然後加入涼水揉合均勻,覆蓋保鮮膜略醒15分鐘備用

  • 提前半個小時把柑橘葉浸沒在淡鹽水裏漂去可疑農藥成分。取出擦乾水份,取一小碗裝入少許植物油,備好刷子,裹在豬兒粑外面的葉子需要刷油防沾

  • 皮料取出揉光,分成大約35g/個的劑子。涼的餡料裡拌入新鮮的細香蔥和少許香油,包入。用手指合攏在豬兒粑上略按使其呈現稜角,放在刷好油的柑橘葉上

  • 蒸鍋裡水燒開,入鍋大火蒸4分鐘後揭蓋"閃氣"。繼續蓋蓋蒸5分鐘,出鍋。為防止外皮過幹可略刷上食用油

小貼士

塌陷需要在中途揭蓋"閃氣",即排掉蒸籠裡過剩的蒸汽,以防止皮料膨脹,出籠稍冷後失去原有形狀。不粘牙則直接取決於原材料——江安本地出產的磕粉。據說生產過程十分講究,長時間浸泡再適當陰乾,用大舂臼手工打出來的最好。比水磨糯米粉的工藝更加複雜一些。家裏曾經有親戚捎來幾封農村自家制的磕粉,手感不比水磨糯米粉來的細膩,因為顆粒相對較粗,吸水性更低一些,需要用三至四成的沸水燙麪,再摻雜冷水和麪,揉入少許大油(即豬油)增加柔韌和光澤度。外公外婆如獲至寶的做了一頓豬兒粑,口感倒是在純糯米粉之上。大概不黏牙的原因,和水土也有關,和顆粒粗細度也有關的。 豬兒粑的外皮最好能用良姜葉或芭蕉葉包裹,取其異香。如果沒有則用柑橘葉。家常一點取手邊現成的白菜萵苣葉也行。紫蘇葉瘋長的時候摘一些倒也是不錯的。我去市場買血橙的時候順便找大媽討了幾支血橙葉子。蒸好的糰子家鄉的味道就出來了。

所在的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