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寨餈粑肉

綜合評分 8.7
離開家一個月,有一種久違的感覺,一回來就迫不及待地鑽進了我那實驗室——我家的小廚房。整理、洗刷我那些寶貝器具,打蛋、揉麪、剁肉、切菜、開動我那和我一起休假的烤箱.........一切一切都這麼不亦樂乎。這是一塊沒有人和我爭奪的領地,是一塊我可以隨心所欲、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空間,這裏的鍋碗瓢盆、刀叉勺箸撞擊的聲音就猶如一曲曲優美動聽背景音樂,這實驗室裏購置的每一件「儀器」都是想敗就敗回的,不需要經過計劃——反覆討論——小領導審批——大領導審批這樣的繁瑣過程,我喜歡這樣的感覺「我的地盤我做主」。 別得瑟,這題頭PP咋眼一看,不就是獅子頭嗎?或者就一大丸子,有這樣的感覺應該一點不奇怪,早上做的時候,我婆婆看見了,她給她的兒子打電話說:「今天中午我們吃獅子頭」哈哈,被表面現象所迷惑了吧,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透過顯現看本質,做一獅子頭我犯得著早上8點多就開工嗎?所以這菜的靈魂也就是它的本質就是要等3-4小時纔出菜,這貌似獅子頭的東東叫羌寨餈粑肉,雖然是山寨滴,但也拜託各位親們不要打假哦。 這菜我沒有吃過,是在一雜誌上看到滴,我也不知道究竟是不是羌寨的特色菜老菜。不過從這菜的製作過程來說應該是吧。因為羌寨一般在高山地帶,每年寒冷的時間比較長,我去過平武的白馬人山寨和北川的小寨子溝羌寨,那裏10月中下旬就開始下雪了,所以人們一到冬天就喜歡圍著火堆喝酒、聊天、做手工,那火堆上一般都要吊一罐或鍋,在那上面就可以燉菜、煮粥或燒水。 傳統的羌寨餈粑肉究竟要放啥調料我也不清楚,瘦肉和五花肉的比例是多少也不知道。我想如果是鄉土菜,那就應該是當地容易取到的材料,不會是很難找的調料,瘦肉和五花肉的比例按自己的喜好試一試不就行了,不合適再改,反正菜是做給自己吃的,那我就按我自己的口味調,所以也拜託親們也不要追究正不正宗哦。

用料

做法

  • 水髮香菇、姬松茸剪去根部,洗淨瀝乾水分

  • 豬五花肉、豬裏脊肉洗淨瀝乾水分

  • 豬裏脊肉放一塊生薑一起剁成肉泥,豬五花肉去皮後切成0.5cm見方的小顆粒,香菇剁成小顆粒

  • 瓢兒白摘去老葉洗淨瀝乾水分待用

  • 把剁好的豬五花肉、豬裏脊肉、香菇放入一個稍大一點的盆裏,依次放入料酒1/2勺、鹽1/8(1/4的一半)勺、美極鮮醬油1/4勺、蠔油一小勺、生抽一小勺、一點花椒粉、一點胡椒粉,滴幾滴調和油使勁向一個方向旋轉攪拌均勻

  • 放入一個雞蛋白再使勁向一個方向旋轉攪拌或用手抓起來使勁摔幾下

  • 砂鍋放水或高湯1000ml(一般比你需要的湯的量多20%)

  • 放入挽好的蔥、拍鬆的姜和4-5顆拍碎的胡椒

  • 燒開後放入姬松茸

  • 把拌好的肉泥分成三份

  • 用手團成大肉丸放入鍋裡

  • 大火燒開2-3分後關小火燉3-4小時

  • 3-4小時後把火稍開大加入瓢兒白稍煮2-3分鐘

  • 嘗一下湯的味道再調入鹽,起鍋撒上一點蔥花

小貼士

(1)在材料的選擇上我的感覺是用荸薺和豆腐代替香菇更好,這樣丸子口感更鬆散滋潤。 (2)裏脊肉和五花肉的比例最好是1:1,我用的3:2感覺瘦肉偏多,口感稍稍木了點。 (3)燉的時候一定要用慢火,火大了容易失水,這菜的特點就是要慢火讓肉裡的味慢慢融入湯中。 (4)鹽最後調味時放或放白菜是放。 (5)剁裏脊肉時用刀背坎一下。

所在的分類